邢氏祖先在母系时代,名曰少典,子公孙居轩辕之丘(今新郑)又居姬水,故为姬姓。轩辕战胜炎黄于陂皋,又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以代神农,有土德之瑞,诸候专为天子,故称黄帝。黄帝后裔周文王,姓姬名昌,为西方诸候之长,称西伯,。周文王次子周公姬旦,辅助兄长周武王姬发伐纣,战胜于牧野,建周王朝,定都镐京(今陕西省长安),史称西周,武王封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称文献王,其第四子伯邢,即邢氏始祖,封地邢国,公族称为邢氏。赤狄伐晋,围怀及邢丘,后被卫国所灭,后裔分散流落全国。
在宋人编辑的《百家姓》中,邢姓被列为第195姓。在明人编纂的《千家姓》中,邢姓排列第147位。今人袁义达编纂的《中华姓氏大辞典》记载,中华古今姓氏多达11939个,其中大姓300多个,邢氏在300个大姓中排列第131位,而张天兴《万姓同根》当今中国200个大姓排序中,邢姓位居126位。人口约16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
一、邢姓的来源
邢姓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其来源有三,其中主要的两支是黄帝后裔,其具体情况如下:
1、出自制礼作乐的周公姬旦的后裔。《元和姓纂》记载:“周公第四子封于邢,后为卫所灭,子孙以国为氏。”《通志》记载:“邢氏,侯爵。周公之第四子,受封于邢。僖公二十五年,卫灭之,子孙以国为氏。”《古今姓氏书辨证》也记载:“周公第四子靖渊,封为邢侯。其地广平襄国县是也。《春秋•僖二十五年》:卫文公灭邢。子孙以国为氏。齐大夫邢公。晋大夫邢伯、邢侯。勇士邢蒯,其后世为滁州全椒人。汉司空邢绥之后有文伟,相唐武宗。五代梁名州刺史益善。万胜小将师遇。晋卫尉卿德昭。高丽广评侍郎顺。”这就是说,邢姓起源于周代,此支邢姓为周公姬旦之后裔,当然也是黄帝后裔,是用国名作为姓氏的。公元前11世纪,成王封周公姬旦第四子靖渊于邢(今河北省邢台市),建立邢国。公元前635年,邢国被卫所灭。周公姬旦的这一支子孙就用原来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姓邢。
2、出自春秋时的晋国。《姓考》记述:“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后以为氏,望出河间”。邢邑在今河南温县东平皋故城。晋国是姬姓诸侯国,晋国公族系源于姬姓,韩姓也是源于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唐叔虞,他们的子孙后来由于食采于邢而以地为氏,发展成为邢姓家族的另一支。所以,如果追根究底,这一支邢姓系周文王姬昌幼子唐叔虞之后,也是黄帝后裔。
邢姓,《左传》上所记载的:“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说明得最为清楚,明白指出了他们是3000年前制礼作乐的周公的后代。
3、少数民族有的改为邢姓。
①据《通鉴》所载,北魏时氐人有改邢姓者。
②据《清史》所载,清满洲八旗姓性佳氏后改邢姓。
③又,清满洲八旗有邢姓,世居三块石。
④黎族姓拉海氏,汉姓为邢。
⑤今满、蒙古等民族均有邢姓。
此外,历史上还有刑氏与邢氏相通。《姓氏考略》云其出自古代刑官之后。亦为匈奴族邢氏。著名人物有上古英雄人物刑天,明代崇祯年间进士刑国玺。亦作邢国玺。国玺官山东潍坊知县,擢升登莱兵备道,在驰援京师与清军激战中壮烈牺牲。可见邢、刑相通已久。另外,“邢”字古音“耿”,商代盘庚迁殷之后,一部分商公族留居邢地(今河南温县东部),者,有为邢氏者,有为耿氏者,故历史上有“耿邢不分”之说。
二、邢姓郡望:
一是河间郡,即今河北省河间县,因地处黄河与永定河之间而得名。《郡望百家姓》:“邢氏望出河间。”
二是北海郡。台湾近年出版的《中原文献》亦把北海郡(今山东潍坊、寿光、高密、益都一代)作为邢氏郡望。
三、邢姓堂号:
邢姓的主要堂号有:“河间堂”、“守雅堂”、“三礼堂”、北彦堂(指三国时邢颙学问道德比别人好)。等。
四、邢姓适用楹联:
①源自邢国;望出河间。
全联典指邢姓的源流和郡望。
②方正纯厚通三礼,善诗能文列四家。
北齐国子助教邢峙,通三礼及《春秋》。为人方正纯厚,有儒者风度。(他不许太子吃邪藁菜,恐行不正);明代进士、书画家邢侗,官至陕西行省太仆卿,善画,能诗文。尤以书法著名,其字为海内所珍。有《来禽馆集》。与董其昌、朱万钟、张瑞图并称“四家”,世称“邢董米张”。
③春风得意花千里;秋月扬辉桂一枝。
此为邢家老店西屋联。
④柳下乍衔千点絮;花间仍扶万年枝。
此为明代诗人邢昉题联。邢昉,字孟贞,一字石湖,明朝诸生。为诗清真古澹,最为王士祯推赏。有《石臼》前后集。
⑤佺山藏书万卷,叔明及第九经。
清代史学家邢澍,号佺山,乾龙进士,官南安知府,藏书万卷;北宋经学家邢昺,字叔明,曹州,济阴人,擢九经及第,官礼部尚书。有《尔雅义疏》等。
⑥皇宫讲史,帷幄参机。
北宋济阴人邢昺,太宗时擢九经及第,官至金部郎中。真宗初年,任翰林侍讲学士。真宗特命他在殿上讲解《春秋》,又参与校订《三礼》、《三扎》,后任礼部尚书;北魏人邢恋,博览群史,有文才武略,历官散骑常侍兼尚书、殿中尚书。屡次与外作战,多参与机密。
⑦文章典赡,德行堂皇。
上联典指南朝•邢劭,文章典丽,名动公卿。下联典指三国•邢颙,字子昂,以德行举孝廉,人称“德行堂皇邢子昂”。
⑧惜夫早世,愧貌不如。
上联典指宋代邢居实,字敦夫,工文辞,早逝,苏东坡、黄庭坚皆为之痛惜。下联典指汉武帝的邢夫人,号娙娥,心慧貌美。又有李夫人,亦艳丽,二人未曾谋面。后来李夫人见到邢夫人,自愧弗如。成语典故“尹邢不分”、“尹邢避面”即源于此。
⑨德行称实美品,文章占榜高魁。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尚书仆射邢颙,字子昂,郑人。举孝廉。不就。曹操辟为冀州从事。时人语曰:“德行堂堂邢子昂。”后迁太子太傅,文帝时拜尚书仆射,赐爵关内侯。下联典指明代进士邢宽的事典。
五、邢姓历史人物
家世背景古老而光辉的邢氏,在历史上的表现一直十分优异,杰出的邢姓名人就满载于历代的史书,在清人编撰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邢氏人物62例。如:
邢峦:河间鄚人,字洪宾,北魏官吏、学者。他博览书传,有文才干略。累官散骑常侍兼尚书。多次奉召持节讨伐叛敌,因大败仇池氐人杨绍先等战功,升殿中尚书。
邢劭:河间鄚人,北齐官吏、文学家。十岁能属文,少年聪慧,才思敏捷,未满二十就已出名。官至国子监祭酒、太常卿兼中书监,授特进。文章典丽,富于收藏。与温之升、魏收齐名,时人以“温邢”“邢魏”并称。他曾与人辩论“神灭”问题,坚持“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的见解,反对佛教的“神不灭论”,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无神论者。有《邢特进集》。其兄邢臧官至濮阳太守,清慎奉法,有令名。
邢杲:河间鄚(今属河北省)人,士族出身,曾任幽州平北府主簿。时河北人民流亡青州(今山东益都)一带,饱受当地官僚劣绅的欺凌。北魏建义元年(公元528年),邢杲在北海(今山东省潍坊)组织流民起义,起兵反魏,自称汉王,年号天统,拥众十万,威震各地。后被镇压。
邢颙:河间鄚人,字子昂,三国时被推举为孝廉,其性情高洁,时论称“德行堂堂邢子昂”、“真雅士”,历官侍中、尚书仆射、司隶校尉、徙太常等,并被曹氏父子赐封为“关内侯”。
邢群:唐会昌年间在任户部员外郎处州刺史时,清正廉明,吏人畏之,百姓敬之,在其离任之日,百姓扶老携幼含泪送别。
邢焕:开封祥符(今属河南省)人,宋代大臣。其女为康王赵构之正妻。高宗即位后,封其女为皇后、其官历任枢密都承旨,庆远节度使。
邢昺:字叔明(932-1010年),宋代济阴郡人。太宗时擢九经及第,累官金部郎中,至礼部尚书。真宗初,设翰林侍讲学士,昺任此职,帝命昺坐讲《春秋》于殿上,并参与校定三《礼》,三《传》等。
邢宽:庐州府无为(今属安徽省)人,明代官吏。永乐年间中状元,本来孙曰恭第一,帝以“曰恭”乃“暴”,而邢宽为刑宽,故点为状元。官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署国子监事。
邢侗:字子愿(1551-1612),临邑(今属山东省)人,明代书画家。万历进士,官至陕西行省太仆卿。善画能诗文,尤以书法著名。其字为海内所珍,与董其昌、朱万钟、张瑞图并称。有《来禽馆集》。
邢澍:甘肃省阶州人,清代官吏、史学家。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官至江西南安知府。好古博闻,精考碑版,工行楷。与孙星衍同撰《寰宇访碑录》,另有《关右经籍考》、《两汉希姓录》、《金石文字辨异》等。
邢居实:郑州阳武(今属河南省)人,北宋诗人。幼以奇童称。八岁作《明妃引》,知名于世。年十六、七又以文章驰名。有《呻吟集》。
邢抱扑:应州(今山西省应县)人,辽国大臣。历官政事舍人、翰林学士、户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后拜参知政事,按察诸道守令。屡决滞狱,以平民冤。官终南院枢密使。其弟邢抱质,亦同朝任高官。
邢增捿:绍兴府新昌(今属浙江省)人,明代医药学家。屡试不第,弃儒学医,处方多灵验。有《医案新法》、《本草辑要》、《伤寒指掌详解》、《脉诀删补》。
其他还有:邢穆:东汉明帝宰相;邢贞:三国时为太常奉策;邢峙:北齐任国子监助教。邢喜怀:中国太极拳二世传人。邢契莘:浙江省嵊县(今峰州市)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考取清华第一期官费留学美国,入麻省理工大学选修造船造机系,邢大道:扶沟人,清末曾领河南陈州府考第一名。
六、邢姓的播迁
邢姓人口只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虽然不多,却遍布全国个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播布海外泰国、菲律宾、朝鲜、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居住以河南、河北两省为多,约占全国邢姓人口的31%。据邢宝全《中华古姓根源.邢》一书记载,邢氏得姓后,大的播迁有四次:
商朝后期,纣王听信谗言,滥杀无辜,位居“纣三公”的商邢侯忠谏纣王,昏庸的纣王非但不听,反而杀了邢侯,并派军队攻占了邢邑,灭了邢国。邢国子孙怀念祖先,就以国为姓。因惧怕纣王追杀,不得不逃到今天的河南、山西、山东、河北一带居住。
周昭王末期,周邢国第三代邢侯奉命率领兵马开赴北疆襄国(今河北邢台)抵御戎狄骚扰,在此统治300年之久,并成为北疆地区强国,形成了邢氏人员第二次大播迁。
春秋中期,邢国抵御戎狄骚扰,为周王朝的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消耗的大量的人员和物资,得不到周王朝的补充,导致国力衰竭,于公元前635年被卫国灭亡。邢姓子孙不得不在此外徙开创新的事业。迁徙河间(今河北任丘)的邢氏后裔形成望族,如三国时期尚书仆射、关内侯邢颙,北魏尚书邢峦,后魏平原太守、建威将军邢佑,北魏沧州刺史、辅国将军邢晏,平东将军邢亢,后魏卫将军、文学界有“温邢”、“邢魏”之称的文学家邢劭;迁徙山东临清的后裔有书法名家邢侗;迁徙曹州济阴(今山东定陶)的后裔有礼部尚书、曾给宋真宗及百官讲解春秋、有“帝师”之称的邢昺;迁徙祥符(今河南开封)的后裔有北宋少师、嘉国公邢焕;迁徙应州(今山西应县)的后裔有辽国宰相邢抱朴、邢抱质兄弟;迁徙当涂全椒(今属安徽)的后裔有唐朝宰相邢文伟;迁徙山西的后裔有明朝户部侍郎邢简;迁徙安肃(今属甘肃)的邢氏后裔有明杰出的天文学家邢云路,他提出的一回归年长度为365.242190天,与当代测量结果仅误差2.3秒,是中国古代测得回归年长度值的最佳成果......
春秋时期,韩宣子挑动晋国国君攻占邢丘,(今河南温县北平皋),杀死邢公。邢公子孙为逃避追杀,逃往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这是邢氏得姓后的第四次大播迁。
此外,历史上战争不断,播迁不止。据有关史书、家谱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派50万大军到岭南开辟灵渠时,留下部分士兵和北方移民定居南方,这些士兵和邢氏后裔移民多为中原人,其后裔有海南文昌县的邢宥,于正统13年考取进士,授御史,出巡福州后定居福建。西晋末年,中原板荡,一些邢氏子孙随晋室南迁,迁徙扬州的邢氏后裔有唐朝神龙年间御史邢巨,迁徙浙江金华的邢氏后裔有明四川布政使邢旭,迁徙江苏高淳的邢氏后裔有明画家邢尚巽、篆刻家邢献之、邢曰之兄弟;迁徙江苏海门的邢氏后裔有清代发明高速纺织机的邢广世。北宋末年随宋室南迁湖北黄梅的邢氏后裔有明南昌知府邢寰、清乾隆广宁知县邢承烈,迁徙浙江新昌的邢氏后裔有明医学家邢增捷。明朝洪武初年,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邢姓后裔,分布于冀、鲁、豫、陕、京、津、东北以及海南等地,其中海南邢姓是当地望族。
也有一些邢氏后裔为了生存,到海外谋生。据相关史料记载,迁徙泰国的邢姓后裔有企业家邢益刚,迁徙新加坡的邢氏后裔有创办琼州会馆的邢祖谟,迁徙越南的邢氏后裔有堤岸洋务工会董事邢拉大,迁徙马来西亚的邢氏后裔有主办《诗华日报》的邢文泉,以及华裔美国科学家邢福巨,华裔马来西亚印刷大王邢福鑫,华裔泰国作家邢诒博......
七、邢姓的辈序:
邢氏分居全国各地,其辈分不相统一,现据一些《邢氏族谱》介绍如下:
河南新乡市:汝、凤、生、起、顺......
河南郑州管城区:文、学、永、有、德、万、泰、锡、玉、广、兴、隆、传、继、宗......
河南南阳:占、国、怀、玉、更......
山东省:夫、茂、相、知、昌......
清朝时候从河北迁至山东济南邢家洼:德、学、田、传......
山东省淄博市:元维继仕常......
江苏省高淳县:碧、精、华、光、益、宪......
黑龙江哈尔滨:安、明、福、利......
安徽凤阳县武店镇:夕、礼、文、广、正、德......
安徽无为:必、达、满、计、昌......
海南:时、振、天、保、定、谷、诒、福、益、增、维、日、受......
河北承德:云、英、燕......
河南泌阳:富、国、恩、家、庆、本、立、道、生......
天津宝坻:有、玉、建、继......
徐州市铜山县邢楼村:宗、印、敦、思、永、得、洪......
山东潍坊昌乐县高崖镇邢家庄村、陕西阜平县:有、庆、同、学、元、廷、启......
重庆:①1、登、育、怀、成、崇;②2、昌、荣、世、代、忠;③3、光、前、传、绪、远;④4、裕、祖、恩、深、宏......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淮镇(从山西迁来):振、庆、福、永、明、昌......
安徽省芜湖市官陡镇北陡村(祖藉神山东麓大苑子):连盟清正广祚宏昌景承天道定保家长......
东北(来自山东省登州府涞阳县八家九舍邢家庄):文、章、继、世、克、振、家、生......
河南洛阳:玉祥传孝道,名、利、思、展、亲、温、良、功、俭、让......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首、百、兆、玉、庆、承、传、继、周、宗、德、全、仁、道、广、恩、树、世、泽、常......
牡丹江:福、奉、玉、宝、臻、纪、世、延、灵、春、树、得、佩、光、翰、建、国、兆、佳、林......
辽宁省来自山东登洲府文登县:元、祥、汉、乐(或友)、殿......
辽宁省盘锦市:元、祥、学、熙、永、泽、润、国、振、峰......
河南泌阳:福、国、恩、家(男用)玉、(女孩用)、庆、本、立、道、生......
山东枣庄的:佑、现、启、鸿、志......
山东邹城:明、启、瑞......
青岛胶南:元、亨、利、贞、相、志、永、忠......
广东省潮州市:文、伯、思、君、乔、生、发、本、姬、德、凤仪、鸿、羽、扬、书、香、绵、世、泽、硕、雁、永、传、芳......
山东滨州无棣:立、东、长、成、恩......
辽宁葫芦岛:家、广、万、元、世......
山东莱芜市莱城区大王庄镇止凤村:业,念,攸,介,宪......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贾寨乡邢胡刘村(明代洪武年间,自山东招远县城邢家大庄,迁至山东茌平县贾寨乡邢胡刘村,支已繁衔二十一代。从八世代的辈分如下:八:祭、赞;九:大、君;十:章、仁、玉、炎;十一:玉、云;十二:月、兆、严、峰;;十三:风、维;十四:法、南、守;十五:学、升;十六:广、保;十七:福、孟;十八:金;十九:桂;二十:国;二十一:万;二十二:文二十三:正……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方、道、登、光、大、文、学、成、章......
湖北黄梅:全、家、久、诗、书`````
山东肥城:义、连、殿、富、乐、长......
山东郓城侯集邢庄村:福、广、廷、志、玉、成、仁、士、学、昌......
山东平邑邢氏:一支:守、世、玉、廷、起、国、先、荣(华富贵)、建、佃、传、振、宝、万、付、礼、泽、广、昭、宪、庆、永、祥、修、德、仁、善、厚、繁、茂、家、景、昌、令、吉、令、安、新、学、宏、维、焕、子、良......另一支:◎、瑞、继、召(礼乾坤)、万、方、璵(璇)、培、春(化)、国、君、汝、士、成、志、衍、泽、广、昭、宪、庆、永、祥、修、德、仁、善、厚、繁、茂、家、景、昌、令、吉、令、安、新、学、宏、维、焕、子、良......再一支:◎、◎、怀、◎、◎、◎、则、宣(贵)、万、俊、本、桂、远、佃、荣、运、泽、广、昭、宪、庆、永、祥、修、德、仁、善、厚、繁、茂、家、景、昌、令、吉、令、安、新、学、宏、维、焕、子、良......其下为三支邢氏同一辈份:泽、广、昭、宪、庆、永、祥、修、德、仁、善、厚、繁、茂、家、景、昌、令、吉、令、安、新、学、宏、维、焕、子、良......
山西忻州:招、财、进、宝......
八、周口市与扶沟县的邢姓
周口市邢姓后裔以太康、扶沟、淮阳为多。据周口市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统计,周口市邢姓25688人,在全市1177个姓氏中,位居73位。
扶沟邢氏迁徙自山西洪洞县。据《邢氏宗谱》记载:明代洪武22年,依据朝廷移民法,始祖邢森与刘、朱、王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徙至河南太康县西北七十里前邢村定居,至三世长门祖从政与河北,定居于河北邢台、武安等地,余则传至五世,人口增多,兄弟三人遂分别定居,其中长门祖太老公定居于太康、扶沟、杞县、睢县等地,邢氏先祖到扶沟时,弟兄四人,老大住南园村,老二住邢庄村(今名徐庄村)老三、老四住邢坡村。老大没发户,绝嗣。老三、老四在邢坡人口大发,分别为邢坡村的东邢、西邢。
扶沟邢氏祖坟原在今万岗村与南园村之间路西。据说风水极好。阴阳先生说可以出一石二斗芝麻数目的官员。已经出了一个郡马爷。但是遭到某姓的嫉妒,组织人要把邢氏祖坟风水挖毁掉。但总是挖了又长,怎么也挖不下去。后来听一阴阳先生的话,用青灰镇住,才将邢氏祖坟风水挖毁。故邢氏郡马爷不久去世于京城。清咸丰十年(1860年)五月,安徽省太和县邢湾寨村的邢冠军、邢冠占、邢金兰响应捻军大举起义。一支他们打到扶沟邢坡村时,一进入邢氏祠堂,看到郡马爷的画像,说郡马爷也是他们的先祖,两地曾在一起修过家谱。就命令部下不得动邢坡村的一草一木,违者重重处罚。临走时,把郡马爷的画像与该村存放的《邢氏宗谱》“请走了”,至今下落不明。
邢坡村的邢建昌说:央视著名播音员邢质斌祖上也是邢坡西邢的,约100多年前的清朝末年,邢质斌的祖上先是迁徙柴岗乡汲下村,后又迁徙到洛阳,在洛阳发了户。邢质斌后来出生在河北。笔者认为此说不确,报刊网络资料说:邢质斌,祖籍山西昔阳,1947年11月27日生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北平和平解放后随父母迁入京城,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文革”中曾经下放到邢台地区宁晋县插队,担任县公社大队广播站广播员,后被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家发现选中推荐进修于中国记者协会新闻学院。她于1974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后担任《新闻联播》播音员,现已退休。
次门祖凤凰公定居于太康、通许等地,三门祖太玉公定居于扶沟、鄢陵等地,此后亦各有变迁,至今已繁衍二十余世,聚居地有太康、扶沟、睢县、民权、杞县、通许、鄢陵、西华、开封等地的五、六十个村镇。扶沟境内邢姓后裔居住地主要有柴岗乡邢坡村、巩河村、邢庄村、汲下村,县城和崔桥许庄村也有少量邢氏后裔居住,其中邢坡、邢家是扶沟境内最主要的邢姓居住区,全县邢氏约4000人,在全县440多个姓氏中,位列第37位。
此支邢氏因迁豫始祖为邢森,故有“森门邢”之称。“森门邢”其世辈有“天派”、“人派”、“政派”之分。原祖世数为“森、林、德、望、太,礼、义、明、世、松,曰、文、广、建、来”(天派)十五字;民国17年立十字,即“西、允、孟、中、兆、永、远、丙、佩、和”(人派);1986年续谱时,再订立谱序十字,即“立、法、耀、志、振、则、克、作、承”(政派)。
作者:邢耀伟
单位:扶沟县民族宗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