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姓氏文化

毛氏的起源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1-9-1 15:22:32

一、毛氏起源

毛姓是在周武王建立第三个奴隶制国家周朝之初得姓的。

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中说:“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明(或作伯聃)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也就是说现在河南宜阳县东北一带的毛地,作为周文王第九子毛伯明的采邑。所谓采邑就是诸候国君将他所统辖的部分耕地分封给卿大夫,世代相传,构成了比较稳定的双隶制经济单位。周成王时,毛伯明为六卿之一,官职司空。

周武王的母弟周文王第八子毛叔郑被分封到渭河上游,今岐山、扶风一带的毛国,位列公爵,因此史书上又称之毛公。毛公的子孙在周朝世袭为卿士。其后代就以毛为姓。后避难迁到荥阳。到了西晋,南北朝以至唐代,荥阳的毛氏一直是一郡之中的煊赫大族。

毛姓本姓姬。姬姓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姓氏,因黄帝生于姬水之滨,就以姬为姓,皇帝的曾孙帝喾的二儿子后稷,各弃。弃长大后,喜欢农业,尧时让弃作了农师的官职。舜时因兴农有功,封弃于邰(今陕西武功西南)号后稷,别姓姬氏,自此西周日益强大,成为一个诸候国,传到西伯候周文王时,大施仁政,使四海诸候归服于周。

在田海英先生的《认祖归宗》和李牧华注《百家姓》的姓氏郡望中,指出毛氏郡望为西河郡,毛氏多以西河为其堂号,如清代学者毛奇龄,自称为西河毛氏,韶山毛氏也以西河为堂号,郡望一般指某一姓氏居住在某一地区,地位最高的家族,也可以把某一姓氏及其主要分支的发祥地称之为郡望,毛氏郡望除西河郡外,还有荥阳郡,河阳郡,北地郡等,在宋代编写的百家姓中,毛排在105位。在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毛姓在我国的姓氏百位排序中列76位,占中国人口的0.27%。

二、毛氏历史名人及发展

忠心佐王的毛叔郑:周初,毛叔郑辅政,使周期初年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周宣王给予毛公(毛叔郑)宣示王命的专权。

毛遂目荐:战国时期毛遂自荐愿随平原君向楚求救救赵,一番话使楚王震动,答应联手抗秦。

二毛传诗:两汉以后,毛氏住在北方发展壮大。这个时期知名度最高的当数毛亨、毛长两位经学家,毛亨西汉初人,是一位专治《诗经》的学者,河间人,相传是当时古文诗学(即毛诗学)的创始人,今本《诗经》的最早传人。毛长,赵(今河北邯郸西南)人,受学于毛亨,是毛诗学的传授者。《毛诗》是后世《诗经》的标准读本。

丑画昭君的毛延寿:西汉时期,毛姓不仅在中原,在长安也有发展,汉元帝时期出现一位画家毛延寿。皇帝命画工为宫女画像,从画中选妃,一个叫王嫱的宫女不肯行贿毛延寿,把她画得不美,匈奴单于来朝拜见元帝。元帝从画像中选了个不怎么美的王嫱赐给他。元帝发现王嫱美貌出众,追责到毛延寿给以处死,这个王嫱就是王昭君。

三国毛玠助曹建业:毛氏从春秋战国以后,有一支在河南一带。发展为显赫大族,其中毛玠就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人。毛玠起初投奔刘表,发现其政令不通。而又投靠曹操,曹操听从毛玠建议,196年,汉献帝由长安逃回洛阳,曹操乘机迎接献帝,建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候,在许昌募民屯田,发展生产,储备军用物品,渐渐发展壮大。毛玠是功高无量,被提升为幕府功曹,虽居显位,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布衣褐鞋,把节省下来的钱赈济贫困人家。

东晋毛宝家族:西晋永嘉(307-313年)年间的战乱,导致毛氏南迁。据史料记载,迁入南方的毛氏家族,有西晋末荥阳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东南)人毛宝家族。毛宝一家在东晋拥旄开国的人有四个,有毛宝、毛穆之、毛安之、毛璩,成为毛氏当时有名的将帅之家。

江南毛氏家族:随唐五代时期,中原战乱,毛氏南迁,其中从江山、西安、富州、昆山等地为最多。居住在浙江衢州毛氏家庭,多推西晋豫州刺史毛宝为始祖。毛宝家族南迁后,经过数代繁衍与发展,有一支迁到信安(衢县),梁武帝时又有一支自衢州迁至江山。据家谱载,宋初毛让自三衢迁居吉水(江西),宋咸淳年毛道自吉水迁居湘乡,元朝毛宝第三十二世孙毛衡之迁玉山双溪。江山毛姓进士出身的人很多,《衢州府去》记载,毛姓从北宋宝元元年(1038)到南宋咸淳七年(1271)中进士的就有30人。西安(今浙江衢县,故名叫信安)人毛注,进士出身,官至宋侍御使,南宋乙丑科状元毛自如,西安翰林学士毛友、以诗闻名的毛维瞻,以经学著名的毛宏父子,以军功著称的富川毛士毅等等。

明代状元毛澄:毛澄是明弘治元年(1493年)癸丑科状元,被授翰林修撰,参与撰修《大明会典》。唐玄宗时期伴皇帝读经。毛澄讲礼节,心底坦荡,为人谦虚,很受同僚的看重,世宗对他既尊又怕。毛澄去世后,世宗深悼惜之,赠少傅,谥号“文简”。共基葬在太仓县城北门外,俗称“状元墓”。

清代小说评点家毛宗岗:毛宗岗,长州(今苏州)人。父亲毛纶,推崇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西厢记》。《三国通俗演义》是元未明初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平话》改编而成,毛氏父子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评点,编成《三国演义》120回,当时被称作“第一才子书”,大为流行。

文才出众的淅中三毛:毛先舒(1620-1688)字驰黄,钱塘(今杭州)清代著名诗人。他六岁辩辩诗词平仄,八岁能写诗,十岁能写文,十八岁出著作《自榆堂诗》,时称“西冷十子”,并为西冷派首领。毛际可(1633-1708)字会候,浙江遂安人,清代著明文学家,他在散文方面有成就。毛奇龄,字大可,萧山人,清代著名经学家,文学家,康熙十八年(1679年)参加博学鸿儒考试名列第二,在翰林院参加明史编撰。

三、民国奉化毛氏

在众姓杂居的奉化,蒋、毛、周、任为大姓,地处奉化西南岩头的毛姓,有一祥丰南货店老板毛蓉堂的幼女毛福梅,生于1882年,于蒋介石在1901年结婚,结婚初期,蒋多次请家教辅导她的学习,关系尚好,蒋介石去日本后,夫妻关系逐渐恶化,双方时有龃龉,1909年蒋回乡度假,勉强与毛氏共枕,致使毛氏怀孕,生下蒋经国,1921年与毛氏离异,蒋1927年又与宋美龄结婚。

毛蓉堂,蒋介石岳父,他为人古板,招婿次年,与蒋介石发生过冲突,蒋介石发迹后,有一次回乡,毛蓉堂屈尊看女婿,但遭到拒绝后蒋感到不妥,派人到岩头村送去1000元大洋,以补其过。毛蓉堂有4个子女,长女英梅,长子怡卿,次子懋卿,幼女福梅。次子毛懋卿与蒋氏父子关系最密切,他在北京高等警官学校毕业,1924年,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时,邀请他负责总务工作,在校期间他与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教官叶剑英、聂荣秦、萧楚文、恽代英等共产党员一起共事,对他们怀有崇高之情,尤其推崇周恩来。不久离开军校任东莞县县长,北伐胜利后,任宁波市公安局局长,兼任中国农业银行常务董事。但毛懋卿淡泊功名,退出官场,筹办宁波谨奉长途汽车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56年公私合营,1959年周恩来邀请他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四、港台毛氏

台湾最早的居民是高山族,后来浙江,广州,福建等省土地兼并,税赋繁重,致使一部分无法生活的农民迁居台湾,仅崇祯时移居台湾的就有数万人之众。台北县就有毛姓,只知道老祖宗出自西河郡,五代时迁到福建,清代由闽东迁到台北。

迁往台湾的不只是平民,还有政府派去的官吏。《新竹县志》中记录了一位广东博罗人毛殿飏,是康熙甲戌年(1694)的进士。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由诏安调补到台湾诸罗县任知县,他在任期间,废除陈规陋俗,打击豪绅强暴,修建桥梁道路,作了许多有益的事情。

毛姓也有在香港生存发展的。如毛伟凡,号公鼎,广东惠阳人,香港大观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他的著作有《诗学指南》《芥子园初探》等。毛凯元,上海人,大东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毛云龙,广东东莞人,香港大学毕业,创毛云龙律师行。

五、韶山毛氏

韶山毛氏族谱堪称中国第一家,它创修于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第一代至第六代没有固定的谱系,从第七代才定下子孙派系表,派名为“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1981年,毛氏家族第二次修谱,又续订了20个字,“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

据族谱记载:毛氏始祖应是西晋时河南原阳人毛宝。毛宝的孙子毛壉南迁后居住在浙江三衢,被称为三衢毛氏的始祖。毛璩的十二世孙毛让迁住江西吉水,被称为江西吉水的始祖,其后商毛太华又从云南迁住湖南韶山。

韶山毛氏,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他的身世和亲属倍受关注。

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属于韶山毛氏第十七代传人,居住于韶山滴水洞下东茅塘,靠种田维计,毛泽东的祖父毛翼臣,后来搬到韶山土地冲的上屋场居住。毛翼臣去世后,埋葬在韶山滴水洞之虎歇坪。此地山势险峻雄伟,风景秀丽,被人称为风水宝地。毛泽东后来从事革命,湖南军阀何键曾派人来挖毛家祖坟。折腾半夜没有找到,被毛氏人乱棒赶走。

毛顺生是毛泽东的父亲,是韶山毛氏第十九代传人,少年读过私塾,又外出当过几年兵而返乡务农,后又从事小买卖,日渐富裕。毛顺生严格治家,常说:“吃不穷、穿不穷、人无算计一世穷。”他的妻子文七妹,出生于当地大户家族,目不认丁,但乐于助人,聪明贤惠,毛泽东长年奔波在外,对父母无法照顾。1919年、1992年文七妹,毛顺生先后去世。

毛泽东14岁时父亲按照封建礼教给他娶了18岁的媳妇罗氏,但毛泽东不承认。1914年,毛泽东在湖南省一师学习时,经常到老师杨昌济家求救,常讲救国救民的道理,杨开慧也喜欢听。1918年夏,杨昌济携家到北大任教,同年秋,毛泽东经杨昌济介绍到北大图书馆工作,就这样毛泽东与杨开慧接触多了产生了感情,1920年冬,毛与杨在船山学社结婚,杨开慧,乳名霞,字云锦,1920年在长沙湘女中学学习。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共湘区委员会担任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1923年后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回到长沙从事地下革命工作,1930年11月被军阀何键逮捕杀害。

毛泽东和杨开慧结合,共生四子。长子远仁即毛岸英,1936年去苏联学习,1943年加入苏联共产党,曾参加过反法西斯战争,任苏军坦克连代表。1946年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军部秘书。同年11月25日,在朝鲜平安北道遭美机轰炸牺牲。其妻刘松林,山东平度人。次子远义即岸青,过了一段流浪生活后赴苏联学习。后考入东方大学,解放后曾在中宣部作翻译工作,1960年与邵华结婚,1970年生毛新宇,毛新宇喜欢游泳,爬山,写诗做对,是全国青联委员。毛泽东三子过继给了罗氏,四子毛远怀,但“族谱”并无毛岸龙。1972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曾给杨开慧写信,但无音讯,毛误认为杨已不在人世,后又和江西永新的贺子珍结合贺子珍参加过长征,1937年去苏联治病,1947年回国。全国政协委员,1984年4月19日病逝于上海,她与毛泽东有一女李敏,毛泽东与贺子珍交往少,感情淡漠,有了裂痕,贺子珍决意离开他去苏联治病。毛泽东到延安后于1936年11月又与江青结婚。生一女叫李讷。

六、豫东毛氏一族

在河南东部有一支脉毛氏家族,以扶沟县毛寨村为基点,联络着扶沟,太康西华,鄢陵等县的毛氏族人。

据家谱记载:“1380年明太祖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废除了行中书省机构,各省分别设立承宣政布使,指挥使等,这时其祖先毛顺由于精通兵法,用兵有方,作战有术,明太祖封为指挥使,并赠其妇人以恭其名。另载:“大清嘉庆八年(1804年)族属十二世辛卯武举毛百龙,十四世邑庠生员毛振铎及宗族代表毛宗选为永久祭祀先祖的业绩功名,树立丰碑为证。此碑已有182年的历史。”现在毛家祠堂供奉。

另有资料记载:”早在元朝,鄢陵主薄毛宪,一作毛顺,字吉文,河北广平人,他的曾祖父毛弼,因河北战乱,率全家迁入扶沟,祖父毛仁,父亲毛冲霄曾任扶沟主薄。毛宪(毛顺)官鄢陵主薄,毛宪长子毛光祖早逝,次子毛渊聪明敏锐,以朝列大夫为总管。三子毛洧,官从仕郞,管民总管。

明朝毛顺和元朝毛宪一家有什么关系,毛寨一族是毛顺的后裔,毋用庸置疑,但毛顺是明朝毛顺还是元朝的毛顺,或者他们本是一个血脉,尚须研究。

毛寨村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村寨,解放前归属太康管辖。黄水前,大寨闻名百里,寨墙坏村,有些雄伟之势,上宽五尺,路道可能行,下宽丈余,寨门能并行两辆太平车,且寨外还有一条寨河环绕。发黄水时,村民们用土加麦草围住四门,延缓黄水多日不得入内,明清时,这里就有手工业作坊、油坊、酒坊,糖坊等,且很兴旺,光拉棉籽的车就成排出进。相传,宋朝皇兵曾到此寨,是来捉响马的,山东旗杆园(梁山泊一带)举义旗反对当朝统治,本族英豪,随之响应,终因寡不敌众而告失败,藏身寨内。

毛寨建有毛家祠堂,家庙,是太康、扶沟、西华鄢陵等地毛氏发源地,又是当今的联络点。

1984年因老家谱在黄水泛滥时失传,决心续修,各地毛氏汇于毛寨。原派谱为延斯永思孝,积德维存成,毛氏姓名一般中间一个字是辈分,是从15世排到24世,方园百十里毛姓基本不乱辈,只要说出名字,就知道对你的称谓。由于人口一代一代繁衍,辈字不够用,就又向下续10字。郡:天兴凤发庆,仲殿纪文明,也就是从25辈顺延到30辈。15世之前的辈分由于老谱失传,一时不能上延,还好毛寨村第一个大学生毛德高还能说得出,他父亲毛吉学怕他万一走失认不得家,从小就让他背,家住河南太康县,崔桥毛寨有家园,还背族谱,公鼎稷周礼,风雅颂易经......。补上了上边六世至十四世的空白,颇有文才的毛德高,退休后致力毛氏文化的研究,他说通过各方资料的研究,河南毛氏与韶山毛氏是同祖同宗,起源于西河毛氏,韶山毛氏的族谱为:‘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从6世排到44世,韶山毛氏大致早我毛寨毛氏66年。

毛氏祖先就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毛寨一族传承这一脉,在改革开放后几年中,考上大学的就有几百多,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现扶沟县城毛姓已有2647人,其中毛寨占有2120人,毛姓人口排在扶沟姓氏人口的第62位。

作者:毛德民,扶沟县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