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姓氏文化

郝姓由来古今考

发布时间:2011-9-1 15:35:26

一、郝姓的渊源及郡望

郝姓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上古时期就有郝省氏(又叫郝骨氏、郝胥氏)。相传他是三皇(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之首人类始祖皇帝太昊伏羲氏的佐臣,辅助太昊伏羲氏治理东夷族部落。到了约公元前11世纪商朝的末期第30代王(商朝历31王)帝乙时,郝省氏的裔孙郝期,因佐帝乙有功,被帝乙封于太原的郝乡。期遂以封地为姓,就是郝姓。至此,郝姓始由传说成为名符其实的姓氏了。如《新唐书•宰相世系》所云:“郝氏出自郝省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之郝乡,因以为氏。”“太原郝乡”也就成了郝氏的地望了。当代《中华姓氏大辞典》载:郝乡故城在今太原东北。按《新唐书》、《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书,郝氏郡望均冠以“太原”二字,那么,在今山西一带的“太原郝乡”当为郝氏的发源地了。

郝氏的郡望除太原外,还有京兆、安陆二地。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为郝氏的发源地。京兆郡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据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引颜师古《急就篇注》云:“郝,京兆盩(音周,zhou)庢(音至,zhi)乡名(在陕西省,今作周至县),因地以命氏,盩庢县西汉武帝置,治所即今陕西周至县东终南镇。”安陆郡治所在今湖北安陆县,这可能是与南朝梁江夏太守郝迥迁安陆及唐高宗宰相郝处俊为安陆人的缘故有关吧!

二、郝姓的地域分布及在少数民族中的情况

数千年来,郝氏族人由太原郝乡生息繁衍,至今郝氏族人遍布全国及海外各地。先秦、晋(指春秋、战国时期的晋)、汉时期,郝氏主要在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省境内。晋末(此为三国之后的东晋),郝氏开始南迁。到隋唐时期也分布于今山东、四川、江苏、浙江、湖北等省,但北方仍是郝姓的主要活动区域。明清时期,今湖南、福建、安微、辽宁等地也有郝姓。近代以来,一些郝姓人除去新疆外,还有多数迁居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的。

我县的郝姓分居在包屯镇的郝岗、高岗、陈岗、孙岳、郝小庄、东苏庄、包屯、马村8个村庄;白潭镇的郝寨、西苏庄、世庄、凉亭、三所楼5个村庄;崔桥镇的崔桥、侯天、薄庄、张坞岗4个村庄;江村镇的白亭、周坞2个村庄;吕潭镇的卢楼村等5个镇的20个村庄之中。

郝氏不但在我国汉族中有,而且在少数民族中也多有郝姓。据《魏书》载,乌桓有郝姓。乌桓也作乌丸,为东胡族的一支。秦末,东胡遭匈奴击破后,部分迁乌桓山,因以为名。汉武帝以后附汉,迁至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南)、渔阳(今河北密云县西南)、右北平(今河北平泉县)、辽西(今辽宁西、河北东北部)、辽东(今辽宁辽阳县北)。汉代上党(今山西长治县西)、卢水(今山东诸城县)、汾州(今山西汾阳县)的郝氏,均出自匈奴。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迁乌桓万余于中原,部分仍留东北。十六国时,匈奴族跌佛部赫连氏,其后有改为郝氏者。唐时,土蛮郝、杨、刘三姓“世为长袭封王,盖笮都夷白马氏之遗种。”(见《旧唐书.南蛮传》)笮(音ze)都夷,古族名。主要分布在今四川汉源一带。宋代西夏人有郝姓。元代都噜别族为郝氏。清代满州人有郝姓,世居沈阳。另满、回、土家、蒙古、锡伯等民族中也都有郝姓。由此可见,除了商朝末期以地名为姓的汉人郝氏外,古代东北及西南少数民族中以及大河上下、长江南北各地也都有郝姓。

三、郝姓的历代名人

郝氏历史既久,历代亦不乏名人。商代郝期,佐商王帝乙,封于太原。秦有上卿郝晏,相传是郝期的后裔,其孙郝瑗任太原守(即太原郡守),在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安家。西汉《急救章》,把郝姓列为汉代常见的姓氏之一。有郝子廉(又叫郝廉),太原人,性廉洁,一介不取于人。每走到井边喝水,就把一钱投入井中,即使在他姐家吃饭,也偷偷地把十五钱放在床上而去。郝贤,以上谷(郡治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太守,从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以功封众利侯。郝党,因功以中郎将封亭乡侯。东汉有郝孟节,上党(今山西长治县东南)人,能含枣核,可至五年十年;又能结气不息,身不动摇,状若死人,可至百日半年。为人质谨不妄言,曹操让他领诸方士(《中国人名大辞典》为郝孟真)。又有郝挈,太原人,好危言高论。三国魏有杂号将军郝昭,太原人,镇守河西十余年,军民畏服,蜀相诸葛亮围陈仓,相互攻拒二十余日不能克,亮引兵而退,以功赐爵列侯。西晋有农民起义领袖郝散,匈奴族人,于晋惠帝司马衷元康四年(294)在谷远(今山西沁源东)发动起义,曾攻陷上党(今山西襄垣东),诛杀官史。东晋有郝隆,任荆州刺史桓温的南蛮参军,每年七月七日,人皆把衣物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时,而他却脱了衣服,跑到院子里躺在床上揉着肚皮晒太阳。别人问他这样作干什么时,他却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晋末,由于官职调迁,郝氏有一支自太原徒居润州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小丹阳),传七世有郝迥,在南北 朝的南朝梁任江夏(今湖北黄冈县西北)太守,又自丹阳迁至陆安(今湖北安陆县北)。北周明帝武成年初(559),有匈奴人郝阿保、郝狼皮者,率其种人附于北齐文宣帝高洋。阿保自署丞相、狼皮自署柱国。二年(560)复叛,被诛。隋末,有农民起义领袖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于隋大业九年(613)聚众数万人起义,后归瓦岗军,封平原公。唐代有郝处俊(607-681),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县)人,贞观中进士,由太子司议郎五迁至吏部待郎,佐李勣讨高丽有功,高宗李治总章二年(669)拜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即宰相)。上元初(674)迁中书令,兼太子宾客、检校兵部尚书,凤仪四年(679)为待中。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大都督。郝廷玉(?- 773),骁勇善格斗,为太尉李光弼爱将,后保河阳,擒徐璜(《新唐书》作徐璜玉),功最多,累授开府仪同三司,封安边郡王。光弼薨,代宗李豫用为神策将军,终秦州刺史,赠工部尚书。郝玼,贞元中(785-804)为临泾镇将,勇敢无敌,声振虏廷,行凉州刺史,西番不敢侵犯。在边三十年,于元和十三年(818)充泾原行营节度使、平凉镇遏都知兵马使、封保定郡王。又有郝逢,成都(今属四川)人,幼好学,不以寒冷饥饿为忧,咸通中(860-873)蜀乱,叛乱者索求书生为其谋划,有不从者就杀死。逢不愿为其效力,叛乱者即欲杀之,又把他叫回来,问他是否愿意为官,他以“三不易”为其解释,后来就把他放回去了。宋代有郝质(?-1078),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少从军,挽强为第一,充殿行门,累官贺州刺史、英州团练史、眉州防御使、步军都指挥使、安德军节度使、殿前副指挥使、都指挥使,元丰元年(1078)卒,赠侍中。郝仲连,昌元(今四川荣昌县西北)人,建炎初(1127)为贵州防御使,节制河东军马,屯河口 。金将娄宿以重兵压城,仲连率众力战,估计防守不住,他先自杀其家人,城陷,与子俱死。郝章,汾州(今属山西)人,画人马称绝。年八十,每画一人一骑,自谓虽老,犹非他人所能及。还有画家郝惠,河东(黄河流经山西成南北线,在黄河以东者统称河东)人,善画山水人物。郝允,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人,精于医术,治疾四十余年,全活者无数,尤精脉理,决人生死时日,不差日影。作《六元五运法》,又《注黄帝内经》。金国有郝天挺,泽州陵川(今属山西)人,好学不厌,贞祐初(1213),隐居河南鲁山,工书法,为人有志气,宁穷困落魄,终不至富豪之门。金末,有红袄军首领郝定,又叫郝八(?-1216),今山东兖州泗水人,贞祐四年(1216)春起义,署置百官,称大汉皇帝。元代有郝经(1223-1275),陵川(今属山西)人,金亡,徙顺天(今北京市),家贫好学,白天卖柴为生,夜晚读书。世祖即位,为翰林侍读学士,充国信使,使南宋,被留不屈,居十六年归,其间著述甚丰。郝佑,天挺子,由宿卫补官,仁宗时,拜殿中侍御史,以廉直著称,累迁陕西行御史台侍御史。郝采麟,经子,起家林州(今河南林州)知州,仕至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使。郝和尚拔都(《中国人名大辞典》为郝和“上”拔都)(?-1252),太原人,通译语,善骑射,太祖忽必烈遣使宋,往返数四,以辩称。太宗七年(1235),从皇子南伐,善战,所向有功。太宗十二年(1240)于行在命其解衣,数其疮痕21处,嘉其功,进拜宣德、西京、太原、平阳、延安五路万户。卒,追赠太保、仪同三司、冀国公。郝天挺,郝和尚拔都子,英爽刚直,有志略。累官中书左丞、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政化大行,卒,谥文定。郝彬,霸州信安(今属河北)人,世祖初(1260-1263),十六岁充太子宿卫。擢扬州路治中、同知淮西道宣慰司事,入为工部、户部尚书,拜中书参知政事。明代有郝珩,广平(今属河北)人,永乐举人,擢吏科给事中,弹劾不避权贵,以清廉称,累官陕西左布政使。郝志义,清涧(今陕西榆林县)人,成化五年(1469)进士,授评事,进寺副,奉命审录河南狱囚。时久旱,志义定疑狱35人,释放无辜者370人,取服罪者15人戳于市。天即下雨。历官湖广巡抚,性严毅,所至称廉慎。郝杰,蔚州(今属山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授行人,擢御史,隆庆初(1567),巡抚畿辅,迁山东左布政使、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进南京户部、工部、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卒,赠太子少保。郝维乔(1540-1621),河南扶沟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任真定知县,考绩天下第一,升吏科、刑科给事中,转刑科、户科都给事中。再升江西、山东左参政,终陕西右布政使。为官清廉,民有为之立生祠者。乡人为其立有“两科都谏坊”、“三代恩光坊”、“黄门威风坊”、“大方伯坊”。郝敬(1558-1639),京山(今属湖北)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户科给事中,以耿直弹劾贪官被降职,遂挂冠归家,杜门著述。明末,有农民起义军将领郝摇旗,又叫郝永忠(?-1663),籍贯不详。他初为李自成部将,李自成牺牲后,他与李锦等联明抗清,在湖南、广西屡败清军。康熙二年(1663)战败被俘,不屈牺牲。郝浴(1623-1683),直隶定州(今河北定州)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累迁御史,巡按四川,疏劾吴三桂,直声震天下。康熙十七年(1678)擢左佥都御史,迁左副都御史,十九年(1680)授广西巡抚。卒于官,归丧之日,士民泣送者千里不绝。郝惟讷,霸州(今河北霸州市)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累官吏部尚书,仕宦几四十载,九列历其八、六部历其五。卒官,谥恭定。郝林,浴子,少机警,七岁能文,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累迁吏部文选司郎中,持己廉正,官至礼部右侍郎,予尚书致仕。郝玉麟,汉军镶黄旗人,雍正间授云南提督,历任广东、浙闽等省总督,所至有政声,官至吏部尚书。郝懿行(1775-1852),栖霞(今山东栖霞县)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户部主事,著名经学家,训诂学家,长于名物训诂考证之学,潜心著述,撰有《尔雅义疏》、《春秋说略》、《山海经笺疏》等书。还有郝光甲,直隶任丘(今河北任丘)人,道光十八年(1838)戊戍科武状元,授头等侍卫,官陕西陕安镇总兵。当代郝建秀,山东人,全国劳动模范,曾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轻工业部副部长。郝柏村,江苏人,国民党上将,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三军参谋总长、行政院院长等职。

四、郝姓的对联及祠堂

正因为郝姓历史上有诸多名人官宦,所以把他们的事迹写入对联,为其歌功颂德,以表彰先贤,并以此炫耀本姓。郝姓的对联有:

丰文尚节

引义传经

上联指元代泽州陵川人郝经,他官为翰林侍读学士,为人崇尚气节,曾充任信国使出使南宋,被拘留达十六年之久,始终不屈服。学习讲求实用。著《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等书。(丰文:文章丰蔚茂美;尚节:高尚节气)。

下联指唐代高宗宰相安州安陆人郝处俊,他每与朝中讨论国事,必引经据典,谆谆善诱,主张法令应刚柔相济,深得高宗赞许。(引义:讲道理;传经:传授经学)

饮水投钱

储书晒腹

上联指西汉人郝子廉,曾出远门,在路边井中饮水后,把一钱投入井中,以示清廉。

下联指东晋人郝隆,他任荆州刺史桓温的南蛮参军,机敏灵利,善于应对。每年的七月七日,人们都忙着晒衣物,而他却躺在院子里,揉着肚皮。有人问他干什么,他却说:“晒一下我的书,我的书都在肚子里面。”

还有:

夫人家法

宰相襟期

上联指晋代晋阳人、汝南内使王湛之妻郝夫人,有德行;王湛兄王浑之妻钟琰,出身贵门,而却与郝氏相敬如宾,相互尊敬。郝氏不因为出身低微而低三下四;钟氏也不因家中富贵而盛气凌人。当时人称其为“钟夫人之礼,郝夫人之法”。

下联指唐代安陆人郝处俊。他少年好学,贞观年间(627-649)中进士,历官吏部侍郎、东台侍郎、中书令。高宗多病,想让位于武则天,他直言规劝。执国以来,每议国事,必引经义来应对,甚有大臣之风度。(襟期:指情怀、抱负)

郝氏族人为祭祀先祖,也都以各支建有祠堂,于每年的节日祭祀列祖列宗。郝氏族人较为有名的祠堂要算江苏省盐城市郝荣村的“郝氏宗祠”了。它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由郝兼三创建。郝氏宗祠与百年银杏和繁茂花卉互相映照,形成拱月之势,风景极为优美,诚为当今旅游之胜地。

五、郝姓当今在中华姓氏中所占比例

郝姓按当今中国13亿人口11939姓(一说22000姓、一说6000余姓、一说5600余姓、一说4100姓、一说3000姓左右、一说1466姓)的多少秩序排列,居中华姓氏中的第71位,约占全国11亿汉族人口的0.3%,遍布全国各地,以河南、河北、山西较多。特别是河南的扶沟、通许、尉氏、太康、商水、郸城、禹县、许昌、唐河、泌阳、社旗、林州、新乡、郑州等县市的郝姓村庄,多为行政村所在地,个别有乡镇所在地者。这三省郝姓约占全国汉族郝姓人口的59%,而扶沟县的郝姓人口截至2006年底为5566人,在全县的454姓中,按人口排列居第27位。由此可知,郝姓不仅是汉族中的大姓,而且也是古今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

作者:郝万章,扶沟县包屯镇人,1939年生,大专文化,曾任县博物馆馆长,后调县政协工作。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