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余载乡情绵绵——老台胞叶落归根终圆夙愿 |
||
发布时间:2011-9-6 14:34:53 | ||
![]() |
||
他,年近百岁,在弥留之际,毅然让亲人把自己从宝岛台湾送回故里扶沟,在回家的第三天便含笑与世长别,实现了自己叶落归根的夙愿。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1949年,时任国民党陆军中校的路继文来不及告别家中的妻子、看一眼心爱的儿子,便随国民党军队到了台湾。那年,他恰恰年届不惑。 在台湾,路继文无时无刻在思念着远在千里之外的扶沟老家,然而滔滔海峡,无情地隔断了他的归乡之路,一家人天各一方,鱼雁难通。思乡情深的他,不止一次地登高眺望西北方向的中原老家,一遍又一遍地吟咏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岂料,他这一望,就是40年!
旅居宝岛半世纪,乡音无改鬓毛衰 40年过去了,已经在台湾娶妻生子的路继文依旧思乡心切。上世纪80年代,两岸关系刚一解冻,他就成为扶沟籍台胞中回故乡的第一人。这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一进家门,就深深地感受到了唐人诗句的意境:“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家乡的巨变让路继文感慨万千,尤其令他欣慰的是,他留在大陆的儿子路建民,当选为扶沟县政协常委和县台属联谊会会长。对大陆一往情深的他回到台湾,立刻鼓励小儿子路俊雄到大陆投资兴办企业。路继文还资助在大陆的两个孙女在家乡创办了通讯公司和鞋业超市。2010年3月,台湾宝成(国际)集团投资1.6亿元的扶沟宝昌鞋业成立,路俊雄出任总经理。 血浓于水,情重如山。路继文经常教育在台湾的子女,我们的根在大陆,在中原,海峡两岸同根同种,不可分割。他说,自己死也要死在大陆,最后一眼要看着故乡才能瞑目。 两岸骨肉团圆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人愈老,思乡之情愈浓。2005年春节过后,96岁高龄的路继文自知自己时间不多了,一再要求子女将自己送回大陆。4月中旬,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子女们按照老人的心愿,护送老人踏上了回乡的路途。一到广州,老人突然病危,子女们为防不测,按照家乡的风俗,为老人穿上了寿衣。谁知一上火车,老人却突然来了精神,两眼望着车窗外面,似乎要让祖国的大好河山一幕一幕地印在心里。北上的列车穿越群山,驰过潇湘大地,尤其是过了武胜关,进入河南以后,老人的眼睛几乎眨也不眨。这就是生他养他的故土,魂萦梦绕的故乡啊! 4月20日,路继文在家人的陪伴下回到故乡扶沟,老人让子女们推着自己,围绕县城转了一圈又一圈,看着故乡生机勃勃的郊野,鳞次栉比的高楼,熙熙攘攘的人流,热闹繁荣的市场,激动的泪花夺眶而出。弥留之际,路继文从电视里得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的消息后,老人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弥留之际的他,竟对着子女们一字一句地吟出了修改的陆游的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两岸骨肉团圆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代表了多少台胞尤其是老台胞的心声啊! 回到家乡的第三天,这位老台胞走完了他将近一个世纪的漫漫人生路,也实现了他的夙愿——叶落归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