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沟一支何姓的由来与发展 |
||
发布时间:2013-11-7 16:10:05 | ||
![]() |
||
明万历元年仲春,六世河间通判何岑为创修《何氏族谱》作序,文中道出了 何氏一族来由与在扶沟的繁衍与发展。他写道:何氏,韩裔也,本姓姬,韩之封 国自武王,左氏传曰刊晋应韩氏之穆,春秋为晋世卿,食采韩后与魏赵分晋地, 复为列侯,至韩王安国并于秦,子孙散处江淮间,以韩为何,字随音变,遂为何 氏。历汉、唐、宋虽籍莫考,而吾族世居淮安,知为韩后无疑也。讳通辅者,淮 安人,胜国时袭武秩,士以战功跻通显谱不及載者,不可祥也。称武荫公者讳海 ,通辅之子嗣,为陕西庆阳府守备,明太祖受命秉钺陕郡,咸辅公,莫能独一城 守,乃弃而东奔,踰崤、函至扶沟尚村岗居焉。天下既定,遂编氓。是时兵燹之 后,民鲜为业。尚村岗有沟直出者,公为土室於中,虽备极贫窭而豪宕之气少不 为诎,生四子,长亮、次讳昌、次冀、次洧。亮、洧守故居,冀徙居官营,昌以 出赘,故就邑居焉。延及六传开科第,吾族乡居者什之有九,业儒者百仅一二。 不有谱以联之恐其繁散久之而失传,尊卑无以辨,远近莫由分,一本之义谓何而 忍听其紊乱也哉。编辑既成,付之剞劂,世世子孙披览而继续之,不以世远而或 忘,不以族繁而或略,报本追远,睦宗和族,继述之善是所望於后起者用为编。 由此可见,扶沟一支何姓始祖为何海,是从江苏淮安而来,现已23世,明间科第 昌盛,是扶邑的名门望族。 68厘米,是由扶沟大明弘治年间乡试举人刘思恭撰文,扶沟县教谕吴大田(福建 莆田人)书丹,其文为:碑于石者,取物寿也,立于坟者,孝思亭也,请于予者 ,何君邦镇昭公论也。君名岩,父名洪,祖名泰,曾祖名义,高祖名亮,太高祖 名海,世世宅于邑之东北二十余里名尚村岗,阴宅亦在其南,当太高祖以前之名 字不能辨。噫!邦镇何伤哉!先代务农桑致富,实追乃祖,乃父,游学校,明礼 义,以为家法,及邦镇同予为秀才时,便以天下事为己任,书无不读,字无不识 ,而尤精深于本经,其才气之老,问学之宏,文章之淳,人品之正,为予辈畏友 ,有司选应乡试,中礼经亚魁,况经伦本乎学门,孝思秉于天性,其尊祖睦族, 独不能心其事,此心当以为忧。故先捐资材为族人昌,于以采石之良,招匠之工 ,求文之关世教者而成碑,非以朱紫之取为闾里之荣也,欲立言以垂于不朽,令 后人知其祖功、某宗德、某父慈、某为子孝,某为孙顺,所当善继善述,如邦镇 盛举于今者,则子孙永葆不朽云。此碑文落款为:大明正德六岁(1511年)文中辛 未秋九月上旬吉日立。邦镇就是何岩之字,是明代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 进士,文中书其家世,赞其才华,褒其忠孝,勉其祖祖辈辈继其美德,发扬光大 。不错,何氏一族,在僻乡穷壤,躬耕农田而胸怀大志,不忘苦读经文,后有一 母二进士的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