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今日河南

洧阳故城考

发布时间:2013-8-26 16:10:18

   1986年《扶沟县志》载:“洧阳城。清《雍正通志》记载:‘在扶南练寺保,魏时封郭嘉于此’。清《嘉庆一统志》载:‘洧阳城在县南’。《水经注》庾沟水 经称:‘洧阳故城,东汉建安中,封郭奉孝为候国’。旧志云‘严氏世居于此,又谓之严泰城’。县地名办考察:练寺陈城村村民反映,陈城村过去曾叫严泰城”。 县地名办认定洧阳故城为练寺镇陈城村,实为谬矣,应为练寺镇严村,现据有关史料作以考证:
   (1)、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邑人杜璇、严宪首 次合修《扶沟县志》,严宪(1428--1512)字廷章,练寺镇严村人,明景泰二年(1451)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司兵备副使,其祖父严整,葬于严村西 老茔,其母黄氏葬天严村东老茔。按《严氏族谱》世系排列,严宪为七世,严整为五世。严宪在创修《扶沟县志》的同时,又创修了《严氏族谱》,均记载严氏世居 严村,时人记载时事,况且又为他的家乡,应无异也。
   (2)、据清光绪十九年(1893)《扶沟县志》载:“洧阳故城,在县南榆林地方。《水经注》 俗谓之复阳城,非也。汉建安中,封郭嘉为候国。旧志:严氏世居于此,又谓之‘严泰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3)《扶沟县志》,民国二十七年 (1938)《河南通志扶沟采访稿》亦有同样记载,而旧志载严村属榆林地方,陈城属周楼地方,同属练寺保,旧志已详明记载“严泰城”在县南榆林地方,与属 周楼地方管辖的陈城不相及也。
   (3)、明成化二年(1466)、清乾隆二十一年(1766)、道光十五年(1835)、光绪十年(1844)、民 国年间曾多次续修《严氏族谱》,均载:严氏始祖德,字宗仁,宋时居西华县赤狼村,其子子明,字大光,元朝为金牌万户,为避兵徙居王颖寨北即今严村。严氏世 居严村有详实的历史记载,严氏在严村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地繁衍,现祖茔、宗祠历代遗迹尚存,更有力地作证了严氏世居严村,而非陈城。《严氏族谱》和其他族 谱相比,还是历史较为悠久,支脉较为详明,记载较为完整的族谱,遍览其书,不见有“陈城”记载的片言只语。
   (4)、据《杨王陈贾族谱》载:约在明 末,因当时国乱政繁,为避繁重徭役、杨氏弟兄四人遂改为四姓,长随父姓,其余随原、继母姓。从此始有杨王陈贾四姓同宗之说,也即是说练寺镇陈城之陈姓始于 明末,有“陈城”村之名亦始于此。况且四姓家族文化不倡,未续族谱,直至始祖于明初迁扶近五百年的清道光三年(1824)才创修族谱,因代远年湮,其前十 一世祖亦无从可考。县地名办在当时调查时,岂能从村民信口开河中就能断定陈城村即为“洧阳城”乎?
   (5)、郝万章先生编著《扶沟历代职官传》载: “郭嘉(170--207),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东汉建安十年(205)春,以功封其为洧阳亭候(今河南扶沟县榆林地方)”。郝万章先 生治学是很严谨的,在没有充分证据考证的情况下,他沿袭了旧文献记载,只言地方,不言村庄。
   (6)、练寺镇严村东南约200米处,建有东岳行祠一 座,据明弘治已未科(1499)进士,邑人罗璇撰《重修王颖镇东岳行祠记》载:“王颖,顾为南北巨镇……之西北东岳行祠一区,创于宋元佑,修于大安……重 门广道,洞然深邃,仡乎为一镇巨瞻。”同时,在此处建有路阁一座,长约20米,宽约10米,高12米。阁门上边石质横额刻有“桐南首镇”四字,阁上雕梁画 栋,挑角飞檐,阁内塑大佛一尊,原有台阶,可登阁瞻仰佛容。阁下有瓮洞,可通太平车,于1938年黄水泛滥时倒塌。由此足见洧阳城近两千年来的繁盛,而陈 城村地处穷乡僻壤,无任何历史遗存,查遍各类史料亦不见类似记载。
   (7)、笔者到练寺镇严村调查采访时,有村民反映在挖薯窑或取土时,经常挖出砖、瓦、碎片,从文物考古的角度足证此处为一被历史湮没的古城址无疑。
综上所述,可以充分肯定洧阳城不在练寺陈城,而在练寺严村。试想,是确凿文字记载真实,还是连自己十一代祖宗名讳都失传的乡人野语信口一言可靠?(李连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