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化渊源

吉鸿昌借庙办学校

发布时间:2015-6-19 10:36:26

                                 

                    

                                     

     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吉鸿昌只读过几年书,便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当兵后,他发现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平日里的大小事情,他都干的可好,可一到晋升时,他都比别人慢。长官还说“吉鸿昌文化水平低,不好重用。”

 

      吉鸿昌咬着牙拼命努力,好不容易在冯玉祥部混上了个连长。当了连长后,还是因为文化水平低受了不少气。深受无文化之苦的他,后来回忆当时不能上学的心情是特别难受,比吃不上喝不上还难忍。

 

      体验到没有文化痛苦的吉鸿昌立志要在家乡创办一所学校,让家乡的后一代不再受没文化之苦。创办学校要花钱,他把自己在军中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全部拿了出来。

 

      万事开头难。家乡的穷苦人听说吉鸿昌资助家乡办学,无不表示欢迎。在他深明大义的父亲吉筠亭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很快筹措了盖校舍的经费,请来了老师,却找不到盖学校的地方。

 

      他先找镇上山陕会馆的房屋,先把学校摊子扎下来。骑着驴好找马,但遭到了婉言谢绝。于是吉鸿昌想起家乡吕潭镇北有座庙,房子宽敞,里面住了几个和尚,于是找和尚借这个庙空余房间办学。然而和尚却一口回绝了吉鸿昌的请求,他交涉多次,都无结果,于是决定用计。经多次观察,他发现这些神仙对神像十分虔诚,早晚都要向神像烧香叩头。

 

      一天傍晚,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吉鸿昌跑到庙里,偷偷把神像搬下神坛,然后穿着白衣戴着白帽,装扮成神仙坐在神位上。当和尚照例来到神像前,忽然一道闪光划破天空,和尚惊奇的发现神像变成了活神。他们连忙下跪磕头:“不知何时触犯了神灵,惊动佛体亲自降临。阿弥陀佛……”

 

      吉鸿昌训斥道“:吉某人办学,造福子孙,本为善事,亦合吾佛圣意,尔等应大力协助,不得反对,违者天打五雷轰”。和尚磕头谢罪:“神灵息怒。弟子们无知,罪过、罪过,阿弥陀佛。”那你们打算用什么行动洗刷你们的罪过啊?”众和尚答道:“明天一早我们就亲自找吉鸿昌道歉,同时立即打扫大殿,请吉鸿昌入殿办学。”

 

      这时,一道电光闪过,一声霹雳震耳。和尚惶恐不安中低头思过。吉鸿昌借此机会迅速把神像复归原位,悄悄走了。过了很久,众和尚才抬眼看神位,发现“神灵”已无踪影,神位上还是那尊神像。

 

      第二天一早,主持找到吉鸿昌说:“你办学是造福子孙的大善事,本该鼎力相助。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做,因而遭到了神灵的训斥。现在,特向你道歉,望你不记弟子的过错,将学校搬进大殿,其他需要弟子们出力之事,我们一定全力相助。善哉善哉,阿弥陀佛。”吉鸿昌送走了和尚,立即组织乡亲们把学校搬进了神庙,很快就开了学。定名为吕潭平民子弟学校。

 

      由于吉鸿昌常年当兵在外,就有他的父亲吉筠亭担当了这个学校董事会的董事长。吉筠亭经常在校,料理校务,筹划物资供应。当时入校就读的贫民子弟学生书籍文具等费用,全由校方供给,特别困难的学生还发衣服,鞋袜等,因而吸收了一批贫家子女入学。还于冬季农闲时创办夜校,请学校教师兼课,让中青年文盲学习文化。后来吉鸿昌由营长升为旅长、师长、军长、省主席,依然把自己的收入尽量节约供给学校,是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1931年吉筠亭逝世,吉鸿昌办了父亲的丧葬以后,在全体师生大会上讲话中说:“有人都说我们父子是大傻瓜,有钱不置庄田给子孙造福,却把大批的钱仍在学校里。”他说到这里哈哈大笑几声说:“我办学有两种想法:意识培养出大量人才,才能使国家强盛,不受帝国主义侵略;二是我看古往今来当武将的很少有好下场,一旦跌倒,难免家灭满门,财产充公。所以我想,与其叫别人充公,何如早些我自己充公,给国家、给老百姓办一点有益的事情。

 

      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将军就义前夕,还念念不忘学校的事情。他在就义当日与冯新农,马遐福等亲友的遗书中写到:”欣农、遐福、慈情诸先生鉴:昌为时代而死,家中事及母亲依托二、三、四弟奉养,儿女均托红霞教养不必回家,在津托喻先生照料教育。吾先父所办学校校款欣农、遐福均悉,并先父在日已交地方办理。永昌弟鉴:家产由先父已分清,学校款您不必过问,听之可也,有不尽之言大家商量去,我心已乱不能再往下写。特此最后一信,祈弟等竭力帮助,生者感激,死者结草鉴书,匆匆不尽余言。兄吉鸿昌手启十一月二十四日。”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博大无比的高尚情怀。

 

      解放以后为了纪念学校创始人,学校以烈士的名字命名,改名为吉鸿昌学校,并聘请烈士的女儿吉瑞枝为名誉校长。

 

来源:扶沟县委统战部  作者:王空军